原标题:吉林迎来首批免签俄罗斯旅游团、吉林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决赛举办……文旅资讯(2023第30期)
《黑土地·红石魂——吉林省磐石市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风云历程》在延安开展
8月15日8时,由珲春宇通国际旅行社、珲春国际旅行社、延边远东国际旅行社接待的俄罗斯赴中国免签入境旅游团160余人经珲春口岸入境抵达延边,首批俄罗斯免签入境团队游客,以家庭亲子游和半自由行为主,他们将在珲春、延吉、敦化体验吉林美食美景、开启为期4天至5天的旅程。3月以来,吉林累计接待俄罗斯入境游客近4万人次。6月,吉林赴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开展疫后首次境外文旅推广交流活动,邀请上百家旅行社和媒体参与,一同推动吉林省入境旅游市场恢复发展。
《黑土地·红石魂——吉林省磐石市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风云历程》在延安开展
8月15日上午10时,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磐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吉林省东北抗联遗址考古成果收获展《黑土地·红石魂——吉林省磐石市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风云历程》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展。开幕式由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吕向东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吴辉共同揭幕,延安革命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妮和磐石市委宣传部部长李英奎分别致开幕词,对延安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做了深刻阐释。
8月18日,2023年吉林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决赛在磐石市举办。来自吉林省内各地红色景区,革命类博物、纪念馆的92名专业讲解员和63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讲解员报名参赛。经过初赛和复赛的激烈角逐,志愿组和专业组各15位选手突出重围,登上决赛舞台,角逐金牌讲解员。在磐石市公证处工作人员的全程监督下,经过一上午紧张激烈的角逐,7位专家评委从主题内容、语言表达、仪表风范、感染力、时间把握、整体效果6个方面,对参赛选手的现场表现做综合评定,现场打分,并逐位点评了选手,为参赛选手积累了经验。大赛最终评选出“金牌专业讲解员”5名、“金牌志愿讲解员”5名、“优秀专业讲解员”10名、“优秀志愿讲解员”10名。
为提升吉林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发展水平,激发文化市场主题发展活力,推动文化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根据《吉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办法》,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通知要求,2023年5月~7月,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定与复核工作。经企业申报、各地推荐、专家评审、集体研究、网上公示等环节,命名长春吉广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装库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万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8月18日至20日,2023中国•靖宇首届松花江音乐节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松花江生态旅游风景区——映山红广场燃情唱响。本届音乐节由靖宇县资产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靓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举办。围绕“拥抱”主题,活动共制定了3天不一样的风格的演出阵容,邀请了重磅级嘉宾唐朝乐队、赵传、许巍、郝云、二手玫瑰、水木年华等国内26组艺人为乐迷朋友们带来一场音乐盛宴。
中国旅游报探长城风韵 话长城文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吉林段)高质量建设主题调研活动举办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200余只东方白鹳现身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此栖息觅食,创造了查干湖东方白鹳观测数量的历史最高纪录。
东方白鹳是世界濒危鸟类,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素有“鸟类大熊猫”的美誉。
近年来,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采取比较有效措施,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一系列工程,全方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为野生动物繁衍栖息提供了优质环境。
东方白鹳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被看作湿地环境质量优劣的标示,有湿地生态环境“指示物种”之称。
大量东方白鹳在查干湖栖息、繁衍,是查干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持续向好的最好例证。
中国旅游报探长城风韵 话长城文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吉林段)高质量建设主题调研活动举办
很多人不知道,吉林省也有长城。长城吉林段是我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通化汉长城、唐代老边岗土墙和延边边墙组成,涉及11个县(市、区)。
为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吉林段)高质量建设,以真实的艺术视角再现吉林长城的独特魅力,8月6日至11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镜头探长城风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吉林段)高质量建设主题调研活动,邀请2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助力吉林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推动长城沿线文化和旅游的深层次地融合发展。
在公主岭市秦家屯镇戥子街村南,有一条由梨树县入境,绵延曲折的人造土垣,俗称“老边岗”。在老边岗土墙公主岭段,长春博物馆副馆长王义学介绍,2010年,吉林省把老边岗土墙同其他两段长城一起列为长城资源调查中的一个部分,并对老边岗土墙做了一次系统的地表调查,并于2015年出版了《吉林省长城资源调查报告》。因沿线经过农业耕作区,土筑长城本体受到了侵害,以及所处环境、构筑材料的特点,观赏性一般。围绕老边岗土墙的保护利用,专家一致认为,应以保护为主,深度挖掘价值,完善保护设施。
唐代延边边墙分布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沿线个市,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带,烽火台多修筑在边墙沿线的内侧或附近山峰的制高点上。在延边边墙平峰山段、清茶馆段,丰富的生态资源、清幽的自然景色,令专家、学者赞叹。延边边墙包括边墙本体和附属设施,附属设施有烽火台87处、关4处、堡1处。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物保护中心研究馆员李强介绍,2010年至2019年,中心在对延边边墙做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先后对边墙墙体、烽火台、水南关、微波站关进行了发掘工作,取得重大收获,出土陶器、铁器200余件,廓清了延边边墙墙体、烽火台、关的形制和修筑方式,为确认延边边墙始建于渤海初期提供了实物证据,延伸了我国长城的轴线,丰富了我国长城的内涵,扩充了历史文献记载。
王利是通化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也是通化汉长城保护工作的负责人。他介绍:“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通化汉长城赤柏松古城址北墙墙基下。”在王利的带领下,通化县开启了通化汉长城的探秘之旅。汉烽燧线分布于通化市通化县,全长52千米,止于赤柏松古城址,向西与辽宁境内的汉长城连为一体,是西汉政权为经略东北地区而修筑的长城的有机组成部分。通化汉长城由12处峰燧、1处关堡、1处相关遗存组成。历经2000多年,仍可以感觉到历史的沧桑。“当年,我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铁镰、铁斧等农耕用具,铁镞、铁甲片等军事器械。”王利介绍。
调研会上,专家围绕保护开发利用、文物内涵挖掘、文旅深层次地融合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出对应的对策和建议,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吉林段)建设出谋划策。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林提出,老边岗土墙要从宣传的角度进行展示;延边边墙平峰山段城墙保护工作做得很好,可以发动社会组织、学校等开展日常保护;清茶馆段应按照保护方案进行修缮,也可以修建小的配套设施。国家明确了围绕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落实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工程,吉林要将规划目标、落实情况做梳理,谋划下一期规划要做的项目。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二级教授吴殿廷认为,长城(吉林段)体现了“保家卫国、众志成城”的意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吉林段)建设要虚实结合,以现状保护为主。在利用方面,要适当、适度、巧妙利用,进一步挖掘和彰显长城(吉林段)的特殊价值。
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白翠玲分享了河北省的典型案例并建议,要虚实结合,在进行本体保护的同时,做好文化遗产展示,促进文旅融合,包括博物馆建设、沿线旅游景区长城文化元素的植入、与乡村旅游互动等;在空间和线路上要进行区域联动,挖掘长城(吉林段)独特的文化内涵,突出长城核心理念与精神。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副主任李哲表示,“延边的风光太漂亮了,看着像瑞士的风光,地形也很像。在保护利用上可以借鉴罗马边墙的做法,通过破坏性小、引导性强的方式,将精华内容展示出来。”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长城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长城精神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城(吉林段)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长城遗迹的内涵,对认识长城遗产的多样性、完整性意义重大。吉林境内三处长城遗产,年代跨度大,由西汉早期至唐代,其中,唐代老边岗土墙与延边边墙填补了吉林省长城区域空白与年代缺环;特色鲜明的夯土堆砌、块石砌筑两种营建模式形制,显示出东北古代人民因地制宜的独有创造性能力与整体文化的趋同性,是我国长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化汉长城是西汉王朝经略东北区域而修筑的,是探索两汉时期东北中南部民族关系的重要物证;唐代老边岗土墙应为文献记载的“高句丽千里长城”,对研究唐朝历史格局变迁具备极其重大的价值;延边边墙是我国最东部的长城,始建于渤海时期,是探寻渤海政权兴起与发展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吉林长城遗迹对深入阐释以吉林区域历史文明为核心的长白山文化边疆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特点,提供了全新的学术视角与新的坐标体系。
“吉林省把规划建设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吉林段)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和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以传承弘扬长城精神为目标,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对吉林省长城的保护、利用、管理、研究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使其真实性、完整性获得有效保护与延续,使其多重价值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实现长城保护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互惠共赢。”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吉林省将进一步突出文化内涵、弘扬长城精神,按照“总体设计,统一规划”“保护为主、深化传承”“文化引领,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分类建设”的根本原则,助推吉林省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建设旅游强省、文化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体验传统手工技艺、争当自然博物勇士……进入暑期,文博热持续升温,吉林省各文博场馆成了热门打卡地和消夏休闲好去处,走进博物馆成为市民游客的一种生活方式。
今年暑假,吉林省内众多博物馆依据自己场馆特色,策划推出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陈列展览和教育活动。
8月1日上午9时,虽不是周末,吉林省博物院门口依然排起了长队,不少观众早早就预约到馆内参观,炎热的天气也难挡观众的参观热情。
今年41岁的苏州游客李旭文第一次来到吉林旅游,第一站就是“打卡”吉林省博物院。李旭文说:“每次到一个城市游玩,首先就来看看博物馆,这里是了解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走进博物馆,是对一座城市最好的回溯,此行收获很大。”
在新引入的“永生之梦——河北汉代王室文物展”展厅,观众仔细倾听讲解、认真观看展品,感受国之瑰宝的魅力。刘焉鎏金铜缕玉衣、错金银鸟篆文铜壶、骑兽人物博山炉、透雕双螭白玉璧等重磅展品,持续吸引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周边省份的游客关注。
进入暑假以来,位于长春市的伪满皇宫博物院迎来大批游客。在“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展览中,小讲解员们落落大方、声情并茂地向参观的同学及观众讲解先烈事迹,自信的声音、流利的讲解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伪满皇宫博物院公众服务部游客中心主管臧雪静介绍,伪满皇宫博物院举办了暑期小志愿者培训班,充分的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更好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同时,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展出“漆彩华章——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乾隆朝漆器展”和“1920年代——风尚逾百年”两个展览,不仅让馆内展览更加丰富多彩,还让游客观赏到精美的外地文物,实现了文博资源的合作共赢。
暑假期间,“能逛又能学”的属性,让博物馆成为家长们的“遛娃胜地”,特别是到博物馆进行研学旅游,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青睐。
“你们知道这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吗?”……近日,一场气氛活跃的博物馆教育课程在吉林省博物院开讲,300余名师生在吉林省博物院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满族服饰的魅力。
据统计,吉林省博物院6月、7月,共接待观众20余万人次,客源以参与研学教育活动、周末博物馆课程的学生群体为主,未成年人占比45%,大学生占比55%。吉林省博物院副院长钱进介绍,院内每周末开展“奇趣博览大课”博物馆教育课程,邀请24组家庭,通过学习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参观展览、近距离观察文物、手工实践制作等环节,满足亲子游等家庭观众的需求。暑期,吉林省博物院以“白山松水的记忆——吉林省历史背景和文化陈列”四个展厅作为宣讲主要阵地,开展“探秘博物馆”研学游,来自省外的研学团队数量逐步增长,接待了俄罗斯研学团队,以及中国旅行社等单位组织的研学团队。
为迎接暑期家庭参观和研学活动高峰期,白城市博物馆积极提升服务设施水平,一楼和三楼分设两台净水机,二楼增设母婴室,保证亲子游客参观。“暑期亲子游客占比较大,约占总参观量的90%。为保证研学质量,达到宣传本地历史背景和文化的目的,我们积极组织专业讲解员讲解各展览,组织社教活动,如《一面党旗制作活动》,既宣传了本地历史,也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白城市博物馆馆长夏洪宇说。
如今,吉林省慢慢的变多的博物馆开始研发原创IP,通过打造新玩法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青春”起来,让年轻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
夏日炎炎,吉林省博物院为市民游客准备了味道香甜的“吉冰冰”文创雪糕,可爱灵动的神兽造型取材于院藏一级文物东汉鎏金神兽铜牌饰;白城市博物馆推出了独具白城特色的燕麦香皂、白博馆藏文物钥匙挂件、白城特色非遗文创产品芦苇画等。这些博物馆文创产品以接地气的方式拉近了文化遗存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炫耀一下!吉林是‘集章人’的天堂吧!”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在吉林多个博物馆、历史背景和文化景点的“盖章打卡”经历,引来众多网友跟评、围观。大家纷纷询问盖章地点,表示要“带上打卡本直奔吉林”。
在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的盖章处,游客络绎不绝。记者发现,来盖章的以年轻人居多,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互相晒出自己盖到的印章。“这些印章设计得很美,提取了博物馆最亮眼的文化元素。”来自辽宁的大学生张静雯说,她已在吉林省博物院、吉林省民间工艺美术馆、乐观博物馆等地收集到心仪的印章,“感觉很有意义,不虚此行。”
此外,数字技术的应用也让博物馆更有趣,更对年轻人的“口味”。在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绿野先踪——考古实证下的东北史前生活”展运用全息投影技术,让河水“流”到了地面上,“水里”的鱼被踩到会四散逃开。诸如此类的有趣设计让该馆大受欢迎,参观的学生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