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以深圳为例:每年将通过“工业上楼”模式建设2000万平方米优质、低租金厂房,连续5年,总计10000万平米。按照每平米全成本8000元计算,则每年投入1600亿元,总计资金投入8000亿元。按照2/3自持,则每年沉淀资金1067亿元,总计沉淀资金5333亿元。10000万平米中2/3自持部分,按租金限价35元/月计算,则每年租金收入280亿元,按照年化5%收益率要求计算持有物业估值(),则RETIs发行规模可达5600亿元。深圳工业上楼实施主体,江湖人称“三深三特一万”,七大国企平均来看,每个单位每年建设286万平米,投入229亿元,5年累计建设1430万平米,投入1145亿元,自持沉淀资金763亿元。
对于8000亿元的投资,如何去评判建设的质量?这要求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实现事前指导、事中监督、事后评估。
本文就工业上楼的深圳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五大一级指标,二十个二级指标,并分别就每个指标进行了解读,最终的指标体系附于文末。
工业上楼,目标是发展工业,手段是上楼。但发展工业,为何需要上楼?只有一个原因,土地集约利用。因此,从历史上看,只有香港和新加坡这两个经济高度发达、用地高度稀缺的地区,发展起来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上楼。工业上楼的香港模式,主要解决土地集约利用问题。除此以外,并没有真正关心制造业的招商和服务,只在空间上做最基本的文章,最后仍然没有逃脱产业空心化的命运,并留下了一大堆又高又笨重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工业大厦,实乃败局。工业上楼的新加坡模式,除了解决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之外,还考虑了制造业的适配性和国企主导下的招商服务的运营性,尤其在交通物流的组织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堆叠式工业上楼。在国企的主导下,新加坡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并且从中新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开始,影响了早期中国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模式和招商运营理念。人类历史,农耕文明,土地资源分配给农业,第一产业得以发展;工业文明,土地资源分配各工业,第二产业得以发展;商业文明和信息时代,土地的分配出现了分化,以商业和信息为主导的高度发达地区,将土地资源分配给了第三产业,形成了产业梯度和产业分工,整体上来看,提升了产业效率和跨区域的产业融合,带动了长尾的全球经济繁荣,但从局部来看,也带来了区域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工业上楼,需要破题——在不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用地、不侵占生活生态保障空间的同时,怎么样保持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并坚守制造业底线
2018年,深圳GDP超越香港。深圳土地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并且过半土地划入生态控制线禁止开发,实际可开发土地空间十分紧缺。当前深圳土地开发强度已超50%,远超国际30%警戒线。显然,深圳也成为了经济高度发达、用地高度稀缺的典型城市。再加上前有香港产业空心化的前车之鉴,后有美国制造业回流、东南亚制造业转移、中国内地制造业承接的多重压力,深圳也开始向天空发展了。相比于诞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新加坡工业上楼,21世纪20年代的深圳,对工业上楼增加了新的更加高的要求——“三生融合”、“三创结合”、“三个平衡”。
项目。由此可见,将其定义为深圳模式的核心指标并不为过。结合工业上楼本身的“产品适配性”、以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招商运营性”两个核心问题,则形成一级指标体系如下:
工业上楼的产品适配性是指,根据项目招商的目标产业特点,合理设定产品的承重和层高,合理地布局产品的流水线,优化垂直交通降低工业上楼对生产制造的不利影响,并配置具有行业共性的基础配套设施。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让入驻企业不仅未受到工业上楼带来的影响,反而得到根据行业特征,更有明确的目的性的物业基础条件,促进生产制造环节的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从实操来看,设计指南》)是目前较为全面且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工业上楼的产品设计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指标体系在产品适配性方面的主要考虑因素。
但是,本次研究不是对工业上楼做面面俱到的建筑规划设计评价,而是旨在对工业上楼的深圳模式做出更为宏观的指标梳理。因此,为了突出工业上楼产品最重要的设计参数,
承重与层高。两个指标均符合《设计指南》鼓励性指引的,得5分;一个指标符合《设计指南》鼓励性指引、另一指标不低于限制性要求的,得4分;两个指标均不符合《设计指南》鼓励性指引、但不低于限制性要求的,得3分;仅一个指标低于限制性要求的,得1分;两个指标均低于限制性要求的,得0分。
行业基础设施配套。工业上楼项目要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隔壁栋就是供应商”的发展目标,必须在建筑规划设计之前,就做好产业规划与定位,聚焦一到两个行业。每个行业在生产制造环节,均有共性的基础配套设施,如三废处理设施、蒸汽房、洁净间、纯水间等等。行业基础配套设施集中配置的,得5分;未配置设施设备,但预留了有关管网,方便企业二次改造和集中运营的,得3分;未考虑的,得0分。
传统的工厂,之所以被习惯性地称为“血汗工厂”,就在于其只关心工厂的生产效率,不关心工人的生活状态,更不关心生产环节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工业上楼的三生融合性,即“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是指项目除了提供产品生产制造空间外,还应为入驻企业的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配套服务,做好“企业 · 家”,真正打造“有温度的园区”,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宿感;同时,还应将项目和周边生态环境进行有机融合,管理生产促进生态保护,利用生态提供附加服务。深圳工业上楼为促进产城融合,甚至大胆提出城市更新类工业上楼可配套30%的住宅。根据上述理念,结合的理念,本指标体系遴选三生融合性二级指标,如下:
。项目自带的或周边的、匹配园区职工收入水平的居住空间(含宿舍、公寓、住宅)和集中商业(含商业街、百货公司、商超、购物中心),步行时间均在10分钟以内的,得5分;一项10分钟以内,一项15分钟以内的,得4分;两项均在15分钟以内的,得3分;一项15分钟以内,一项20分钟以内,得2分;两项均在20分钟以内的,得1分;其他得0分。片区通达性。项目地铁站步行5分钟以内的,得5分;地铁站15分钟以内,或公交站5分钟以内的,得3分;公交站15分钟以内的,得1分;其他得0分。生态保护与利用。项目步行15分钟范围内,包含如下生态空间,则每项得1分,叠加得分:城市郊野公园、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开敞公园、街区口袋公园、城市绿道。但项目若存在低于《设计指南》第二章第八节安全节能环保限制性要求的任何情形,本项指标得0分。城市片区功能节点。项目除提供生产属性外,应当进一步融入片区的整体发展,致力于成为城市的功能节点。项目具备如下节点功能,则每项得1分,叠加得分:城市交通节点、城市风貌节点、城市商住节点、城市绿廊节点、城市创新节点。
传统的工业园区,尤其是过去中国的制造业厂区,往往就是低附加值的生产制造。深圳改革开放之初,也是以“三来一补”起家。低端制造,困顿于微笑曲线的中段,附加值不高、但占地面积大、能源消耗高,沦为微笑曲线两端企业的打工仔。工业上楼的三创结合性,即“创新、创业、创投”相结合,是指项目除了完成生产制造的工作以外,还应当提供研发创新空间、孵化培育空间,以生产制造为基础,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形成贯穿微笑曲线的产业链
制造业孵化器。项目应自行设立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孵化器。但有别于位于写字楼或研发楼的孵化器,工业上楼的孵化器依托生产制造能力,差异化地提供制造业孵化服务。制造业孵化有两层含义,一是孵化的重点项目应集中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二是为社会各类创新创业项目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制造业服务。项目设立有孵化器,孵化面积不低于5000平米,且对外提供制造业服务的,得5分;孵化面积低于5000平米,且对外提供制造业服务的,得4分;孵化面积不低于5000平米,但不对外提供制造业服务的,得3分;孵化面积低于5000平米,不对外提供制造业服务的,得2分;未设立孵化器,得0分。股权投资。项目业主或其实控人控制的专业机构设立股权互助基金,基金规模不低于1亿元的,得5分;基金规模不低于3000万元的,得4分;项目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签署合作协议,重点跟踪项目入驻或孵化企业的,得3分;项目日常开展融资对接服务的,得2分;其他得0分。创新源头合作。项目对外输出服务能力,主动对接社会各类重要创新源头,并签署合作协议或达成具体项目服务合同的,每项协议或合同得1分,叠加得分。重要创新源头包括:大学高校、科研院所、高能级企业(瞪羚、独角兽、上市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创新交流空间。项目应积极营造创新交流空间,通过空间促进交流,通过交流促进创新。项目提供如下创新交流空间的,每提供一项得1分,叠加得分:多功能会议大厅(含路演、峰会、论坛、发布会等职能)、楼层户外活动空间(含空中花园、连廊等)、休闲文体娱乐空间(含书吧、健身房、咖啡厅等)、园区步行绿道、线上交流空间(含园区APP、论坛、贴吧等)。
工业上楼的三平衡经济性,即“运营与财务、投入与产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平衡,是指项目开发运营必须要维持自身的财务平衡,投入的资金要有合理的回报并变现,实现项目的滚动投资和滚动开发,否则总计1亿平米约8000亿的投入难以为继。与此同时,工业上楼具有“工业保障房”属性,不能按照过去高周转、高收益的“类房地产”开发模式一味追求经济效益,重点要考虑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回报率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利于实体。根据上述理念,本指标体系遴选三平衡经济性二级指标,如下:
《深圳市“工业上楼”项目审批实施方案》(点击阅读原文,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工业上楼产品有明确的租售价格限制:对于优质产业空间项目,其销售价格为综合成本上浮8%;对于工业上楼的租金价格,限定在不超过35元/平米月。上述价格限制作为指导性意见,难以根据具体项目、具体区位、具体产业定位开展具体的价格分析。因此,为保证指标体系的普适性,本研究主要吸纳工业保障的指导思想,在指标计分上,主要考虑项目租售价格和周边价格的关系。在去化速度不低于周边市场中等水准的前提下,租售价格为周边市场化平均租售价格6折以下的,得5分;7折以下的,得4分;8折以下的,得3分;9折以下的,得2分;相当的,得1分;其他得0分。若去化速度低于周边市场中等水准,不论租售价格何等水平,均得0分。内部收益率。上述租售价格的导向就是让利,但让利的下限是项目必须能满足基本回报的要求,否则没有底线的让利,最终无法达到“供给可持续”的要求。基本回报是多少?《实施方案》总体要求明白准确地提出,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原则上≤4.5%。作为市场主体,追求高的内部收益率是公司发展的源动力,并非内部收益率越低越好。兼顾政府的原则性意见和企业的发展要求,内部收益率在4-4.5%之间,得5分;在3-4%或4.5-5%之间,得4分;在2-3%或5-6%之间,得3分;在1-2%或6-7之间得2分;在0-1%或7-8%之间,得1分;其他得0分。内部收益率在企业经营结束后才能得出准确数值,在前期可按照预估租售价格、去化速度、全成本进行模拟计算、模拟计分,用以指导项目的开发运营。资产证券化。《实施方案》总体要求明白准确地提出,实施主体厂房自持比例≥2/3。大量沉淀资产必须走通资产证券化,回笼现金流,方可支持滚动开发,否则按照内部收益率不高于4.5%的要求,20年都难以收回持有部分的成本。具有明确资产证券化方案(含ABS、CMBS、REITs等)、且经营状况达到相应方案发行要求的,得5分;经营状态达到某类资产证券化方案的要求,但尚未启动资产证券化工作的,得4分;具有明确资产证券化方案、但经营状况尚未达到相应方案发行要求的,得2分;其他得0分。社会贡献。工业上楼,旨在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运营效率,创造更多的产值和税收,推动社会的长期发展和进步。与同区域工业项目中等水准相比,单位土地面积的年产值或年税收提升2.5倍以上的,得5分;提升2倍以上的4分;提升1.5倍以上的,得3分;提升1倍以上的,得2分;提升0.5倍以上的,得1分;其他得0分。
产业适配是工业上楼的任脉,招商运营是工业上楼的督脉,只有打通任督二脉,才能实现“三个三”的要求。产业集聚度。
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产业集聚度指标,衡量的是产业的量;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指标,衡量的是产业的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是指世界500强、上市公司、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行业全国性榜单前30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按照产业用房面积计算,龙头企业占比50%以上的,得5分;40%以上的,得4分;30%以上的,得3分;20%以上的,得2分;10%以上的,得1分;其他得0分。运营体系。园区运营体系由七大部分构成。一是基础物业服务,包括“五保一服”——保安、保洁、保修、保绿、保办公和客服;二是物业增值服务,包括入户保洁、入户保绿、定制装修、集中采购、广告位运营、会议室运营、员工个人服务等;三是生产性服务,园区作为流量入口对接入园企业的需求,引进法务机构、财务机构、政策申报、知识产权服务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四是政务服务,包括设立政务服务大厅,涵盖业务办理、收文代办、自助政务、咨询接待等功能,提供办理市、区、街道、社区4级联动的多种政务服务事项;五是产业服务,包括产业资源对接、政企对接、产融合作、峰会活动、人才培训等;六是产业孵化;七是产业投资。由于产业孵化和产业投资相关指标在三创结合性指标中,已单独考虑,此处不再考察。其他五项内容,每项得1分,累加得分。产业运营费用。产业运营费用特指运营体系中第三至第五项内容的主动投入。和实体企业对比,如果将招商费用看作为营销投入的话,产业运营费用就是研发投入。产业运营是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淄博,一没区位优势,二没IP优势,三没资源优势,为什么凭一个烧烤火上天?靠的就是运营。实体企业研发投入是考察重点,相应的,对于产业园区,产业运营费用投入,也是保证产业服务的品质,区别写字楼集群的重要支点。年度产业运营预算占园区持有物业年度租金总收入超过5%的,得5分;超过4%的,得4分;超过3%的,得3分;超过2%的,得2分;超过1%的,得1分;其他得0分。
综上,本研究对工业上楼深圳模式进行了量化探讨,提出了五大一级指标,二十个二级指标。任何指标体系,都只能反应事物的某些重点方面,不可能做到方方面面一应俱全。指标体系的设定,必须有所取舍,才可能真正具有实操的价值。工业上楼是个即老又新的课题,老而弥新,迎接新机遇,承受新挑战。期待工业上楼深圳模式